編者按:12月3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,要走新型城鎮化道路,將出台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。作為國際大都市的上海,市郊的城鎮化發展之路將長期持續下去:它既伴隨著市郊面貌和人民生活軌跡的變化,又融入了太多農村和外來人口的“城市夢”。大量的農民離開了土地,進入城鎮;大批外來人員的涌入隨之衍生出居住、醫療、同住子女教育等問題。如何走出、走好一條既有著上海“烙印”,同時具有全國示範、借鑒效應的新型城鎮化之路,本報將深入上海各區縣作一深入探訪。
  □晚報記者 王楠 報道 製圖 任萍
  “離土農民離了土,還能找到活兒嗎”、“從鄉村走出來,還能像原來那樣吃到新鮮菜嗎”……記者日前從松江區獲悉,作為上海先進製造業基地之一,松江正全力應對“勞有所居,居有所安”的重大現實挑戰,並率先嘗試星級評定獎勵、外來人口集中居住中心等新的管理模式。
  離土農民購動遷房很“划算”
  去年12月16日,佘山鎮辰山村周金泉和其他126戶村民相繼完成了動遷簽約。一年後的今天,他拿到了佘山四期動遷安置房基地里新房的鑰匙。在這個“過渡期”內,他每月能領取1600元的租房補貼。過去幾年來,佘山鎮通過動遷、宅基地置換、土地增減掛鉤等多種方式,不僅為後續發展儲備了豐富的土地資源,更重要的還讓近8000戶村民搬進了新房,變成正兒八經的“鎮裡人”。
  當了30多年基層幹部的辰山村黨支部書記黃永奎說,2002年原先的三個行政村自合併後,全村2650人分散在21個村民小組,村民居住條件較差,大多數房屋建造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,村民們對改善住房的意願強烈。如今在村裡負責就業服務社工作的村民章德榮說,他最早和鎮里完成動遷簽約,一次性獲得37萬元的動遷補償款。後來,他以每平方米1800元的價格在江秋新苑買了一套118平方米的房子,除去裝修花掉的10萬元,還有結餘。
  原來,離土農民購買動遷安置房很“划算”。據介紹,新近一批離土農民在鎮內購買動遷安置房時,每平方米只需支付2400元,而據有關部門測算,這些動遷安置基地的房屋僅每平方米的建設成本就達到4000元。基地都選在集鎮區或集鎮周邊。就拿和鎮政府一路之隔的三期動遷安置基地來說,住在這一區域的居民,出門沒幾步就能看到佘山,有村民自豪地說自己住的是“山景房”。
  農民自建小區創星級管理
  “村民”變“居民”後,難題挑戰接踵而至。例如上述離土農民住進鎮里,亟需妥善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。目前,僅辰山村就業服務社就幫助1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不遠處的辰山植物園找到了工作。但“種菜”這事麻煩不小。據介紹,松江不少自建小區的居民都是由農民動遷而來的,自然村落居住的生活方式和傳統觀念還未根本轉變。他們對交納物業管理費不能接受,對自家屋前宅後不能種植蔬菜更是不能理解。同時,小區普遍存有配套設施不齊全,物業服務不到位等問題。保潔、保綠、保安等“缺席”,致使小區的違章、違法建築搭建時有發生。
  為此,泗涇鎮嘗試建立星級評定獎勵機制——凡經考核被評定為不同星級的自建小區,可在鎮給予基礎設施補貼等原有相應規定的基礎上,分別給予相應的創建星級小區項目獎勵。記者註意到,這獎勵適用美化社區的“大環境”,為小區配套設施進行全面升級。同時獎勵擬以小區為單位,以戶為基數,凡被評定為“三星”、“四星”、“五星”的居民家庭均可獲得相應金額的資金獎勵,每兩年評定一次,以維持長效。
  記者從泗涇鎮瞭解到,泗涇鎮共有12個農民自建小區、1623戶居民。目前,橫港小區已完成硬件部分改建,張施小區成為第二個試點小區,其餘10個小區將於今年底至明年初陸續開始。根據創建活動的總體方案,硬件設施改造包括鋪設黑色路面、補種綠化、梳理路燈及電線、環衛設施配置和門衛設置等。2014年將全面開展三星標準管理創建,2015年至2016年完成四至五星級。
  村鎮建外來務工者“廉租房”
  這些年來,車墩鎮變得越來越熱鬧。不僅因為它是“影視城”,還因為它的隔壁就是松江工業區和松江國家級出口加工區。工業園區吸引了10多萬產業工人匯聚而來,41歲的韓月江是這“10萬大軍”中的普通一員。
  韓月江來自浙江紹興,在松江車墩鎮打工已有10年,租房問題一直令他煩心。最初七八年,他和其他外來打工者一樣,一直租住在車墩鎮農民房子里。其中一位房東姓高,租客居然有18人之多。人多、房子小、設施簡陋,韓月江並不十分介意。讓他無法忍受的,是無法改善的衛生狀況和種種安全隱患。
  一個偶然的機會,韓月江看到李高路上有公寓房出租。於是,他立刻趕過來看房,結果格外滿意:不僅乾凈舒適,安全有保障,租金也低於市場價。去年5月,他正式搬進了這一公寓小區,隨他一同前來居住的,還有妻子和5歲的兒子。他租住的房子在三樓,是個一室戶的套房,大約30多平方米,有獨立的衛生間和廚房。他說,如今,防盜門一關,真的就像回到了自己“家”里,一家人生活得其樂融融。相比鎮上一般公寓房1000多元的月租金,這裡的月租金只有700元左右,甚至比一些農民出租屋還要便宜。
  韓月江所在的外來人口居住中心,是由車墩鎮統一規劃、高橋村投資建設,鎮上第一個“外來人口集中居住中心”。高橋村村支書介紹說,到目前為止,村裡已分三期建成了3.8萬平方米的公租房,可入住3500名租客。而高橋村地處鎮區範圍內,正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。
  城中村裡群租屢禁不止,如今規劃建造“外來人口集中居住點”,村民得益多多:環境整潔了,管理規範了。在村裡看來,這是一個較好的投資項目:建成的公租房出租率接近100%。雖然公租房的租金低於市場價,但它與村裡標準廠房合在一起,每年也能為村集體帶來600多萬元的租金收入。由此,各村積極性高漲。
  公租房年均新增64萬平方米
  作為最早嘗試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居住、統一運營、規範管理,松江區新橋鎮已建成並交付使用四處“居住中心”,分別是新華公寓、春申公寓、杉華公寓及場東公寓。四處集中居住中心共占地面積221畝,建築面積12.86萬平方米,現共居住外來人員1.4萬人,占外來人員的20%左右,150多家實體企業員工,占實體企業15%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新橋鎮規劃建造集中居住中心30萬平方米,除企業為自己員工安排集體宿舍外,基本上解決新橋鎮所有外來務工人員的居住問題。
  集中居住中心的小區環境、房屋品質等同於商品房、中心底樓設置成門面房出租給便利店、洗衣房、生活日用品店、小吃店等,在這裡居住的外來務工人員生活非常方便。記者從新橋鎮瞭解到,不同於車墩鎮,集中居住中心的出租原則上是由新橋資產經營公司與企業簽署合同,不與個人發生租賃關係,備受企業青睞。在集中居住中心,外來務工人員每月僅需要大約600元就能租一個面積大約為40多平米的獨立房間供6個人居住,按0.5元/天/平米(含物業服務費)租賃費用計算,居住員工的每月房租在106元以下。不僅有獨立的衛生間、煤氣竈,還有輪班工作的門衛及清潔工負責樓道衛生。多數外來務工人員房租由企業按人承擔30%—50%的費用,部分企業員工房租由企業全額承擔,水電等相關生活費用由員工自己承擔。因此,員工實際居住費用可以說十分低廉。
  記者從松江區獲悉,作為上海先進製造業基地之一,松江全區外來人員已突破100萬人。從2007年起,松江區著手進行外來務工人員居住中心的布點規劃。目前,像車墩鎮高橋村外來人口居住中心、新橋鎮新華公寓這樣具有一定規模,各具特色的公共租賃房項目,在松江區已建成78個,總建築面積131多萬平方米,讓近6.4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勞有所居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松江區將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參與,計劃再建320萬平方米公租房,年均新增64萬平方米。
  松江區有關負責人表示,隨著公共租賃住房工作的強力推進,該區住房保障體系將更加完善。在不久的將來,外來務工人員、引進人才和本地部分低保戶、特困戶等不同人群,都能在松江實現“勞有所居,居有所安”。  (原標題:建“廉租區”給外來務工者一個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p85vpfr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